close
今日晚報 2008.11.20 
嗡嗡嗡 新種蜜蜂不迷航
中廣新聞/黃麗鳳



    台灣這幾年走精緻農業路線,從授粉到採蜜,蜜蜂為植物的開花結果寫下完美歷程,居功厥偉。可惜,2006年起,全球各地紛傳大量蜜蜂失蹤,專家、學者稱之為「蜂群崩解失調症候群」。快3年過去了,蜂群失蹤的原因,至今仍然沒有定論;包括電磁波氾濫、地球暖化、不當用藥等,都是推測的可能原因。


    蜜蜂突然大量「搞失蹤」,最直接影響的是各地的蜂農,特別是美國、歐盟等大規模的養殖場,動輒損失一半以上的蜂群,全球蜂蜜更是一度缺貨,價格水漲船高;另外,仰賴蜜蜂傳遞花粉和結果的部分農業,災情也很慘重。


    以台灣地區為例,3年前全台蜂箱的數量超過10萬箱,去年只剩下8萬個,莫名原因讓工蜂飛出去採蜜,卻像飛機迷航般的飛不回來;蜜蜂及蜂蜜產量年年遽減,讓很多養蜂業者關得關,倒得倒。


    宜蘭市農會養蜂人家產銷班長黃東明說,蜂群大量消失時,正值龍眼樹的開花期,蜜蜂減少,馬上影響蜂蜜的收成,而龍眼蜜又是國內主要生產的蜂蜜項目,損失相當可觀,蜂農遭逢光復以來的「蜜蜂荒」大浩劫;是走投無路、也是開創新局,他只好嘗試著篩選健康的蜂種。


    家傳3代的黃東明已經有34年的養蜂經驗。他認為,除了許多人推測的電磁波、氣候異常變化等外在因素外,蜂群近親交配情況嚴重,導致族群「弱化」、「一代不如一代」,也是蜜蜂搞失蹤迷航的主因。這幾年積極投入蜂種改良,終於成功培育出新品種的蜜蜂。


    培育蜂種,過去大都以蜂王為配種重心,曾經榮獲全國十大傑出農民獎的黃東明改變作法,他從數以萬計的工蜂著手,先挑選出健康、活力佳、特別勤奮的雄蜂參與配種,經過3年、十幾次的配種繁衍,成功培育出頭好壯壯、新一代的的工蜂寶寶,不僅採蜜力高、抗病力強,也不再迷途失蹤。


    另外,再搭配獨創的「繼箱式」養殖法,讓蜂群有更多的儲蜜空間,產蜜量隨之大增,足足成長了3到5成,重新站穩台灣本土養蜂業的優勢及競爭力。


    在養蜂場實地觀察,發現一件事,蜜蜂和人一樣,喜歡住在有樓中樓的豪華套房。


    傳統的養蜂只有單箱養殖,現在改良成具有兩層蜂箱的「繼箱式」養殖法,底下一層是育嬰房,上面一層才是採蜜室,各司其職,避免蜂王育嬰占據採蜜空間;另外,再配合品種改良,「住樓上」的工蜂採蜜採收量比過去增加三到五成。


    在全球蜂農為蜂群迷航及蜂蜜產量銳減大傷腦筋的時候,台灣農業再創新奇蹟。


http://tech.chinatimes.com/2007Cti/2007Cti-News/Inc/2007cti-news-Tech-inc/Tech-Content/0,4703,171705+132008112000901,00.html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eblin888 的頭像
    deblin888

    deblin888的部落格

    deblin8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